close

u 過敏性皮膚病是怎麽發生的?

形成此病有兩個要素:

第一:過敏─您必須是一個具有特殊過敏體質的人。

第二:接觸-您必須接觸到特殊的過敏原。

u 常見過敏原

1.食物(如蝦、蟹、牛奶、蛋、牛羊肉、芒果、草莓、番茄、菇類、堅果類,食品中所含的調味料、防腐劑等)。

2.某些藥物 (青黴素、磺胺等)。

3.吸入物(如灰塵、發粉、花粉、動物的毛髮等)。

4.接觸物(各種化學性物質如化妝品、洗滌劑,含有鎳或鍍鉻的金屬飾物,水泥,染料,顏料,化纖織物,昆蟲的毒液、毒毛,動物的皮毛等)。

5.感染性物質(如細菌、黴菌、寄生蟲等)。

6.物理性的因素(如內分泌紊亂、代謝障礙、精神因素、內臟疾病、身體的疲勞、情緒刺激等)。

u 中醫對過敏性皮膚病的認識

1.稟賦不耐:特殊過敏體質。

2.感受外邪:包括風邪、熱邪、濕邪和蟲毒、食物毒、藥毒等外邪。

u 皮膚病變與臟腑相關

1.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內在臟腑與外在體表、四肢、五官是統一的,而整個肌體與外界環境也是統一的,且息息相關。

2.中醫認為,皮膚病雖然主要發生在肌表,但其發生與發展卻和機體內陰陽氣血、臟腑等功能密切相關,若氣血運行失常或臟腑功能失調,均可造成各種皮膚病,尤其是難治愈易復發的皮膚病,如粉刺、神經性皮炎、急慢性濕疹、過敏性皮膚炎等。

u 中醫對過敏性皮膚病的治療特點

1.標本兼治

標:祛風、清熱、祛濕、解毒。

本:著眼整體,調和陰陽、調整臟腑、氣血等各方面與機體功能,使其各負其責,若只著眼於局部皮膚,而忽略內調臟腑氣血,即使皮損暫時好轉或消失,也易復發。

2.中醫治療本病,必須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以判斷正氣強弱邪氣盛衰相對應的狀況。

3.若正氣充足時,可用祛除邪氣的方藥為主,如發表、散寒、清熱、利濕等法。

4.若正氣不足時,須考慮攻邪的方藥會不會損傷身體的陽氣,假使出現腸胃方面的症狀,如腹脹、腹痛、腹瀉、或四肢冰冷等,都是陽氣受損的表現,此時須與扶正的方藥搭配治療,以「祛邪不忘扶正」為念。

u 過敏肌膚臨床特點

1.男女老幼均可發生,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是好發於季節交替之時。

2.身體表面任何部位均可被侵犯,但好發於小腿、肘窩部、膝窩部、陰囊、陰道、肛門周圍、肚臍窩、乳頭周圍、頭面部及外耳等處。

3.皮疹呈多形性,會出現紅斑、丘疹、水疱、糜爛、滲液、結痂和脫屑等不同的皮損型式。

4.根據皮疹表現不同,臨床可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個時期。


急性期
(發病急驟):皮膚潮紅腫脹、灼熱,呈片狀紅斑,丘疹、水疱密集,皮膚損傷處邊界不清,擴延四周,皮膚糜爛滲液不斷,甚則黃水淋瀝,粘而有腥味,乾燥後形成略黃的結痂,搔癢不堪。其他身體症狀則是口渴心煩,大便秘結,小便量少且顏色深,舌質紅、舌苔黃膩等症狀。屬於溼熱型(熱重於濕)病症,治療方式是清熱涼血、袪濕止癢


亞急性期
(發病較緩慢,多由急性期不愈遷延而轉成,反覆發作,病情時輕時重):皮膚潮紅腫脹減輕,而以小丘疹為主,水疱減少,但滲液粘稠,表面附有碎屑,搔癢不已。其他身體症狀如倦怠乏力,面色蒼白無光澤,食慾不振,頭重昏沉,大便偏軟甚至腹瀉如爛泥,舌質淡、舌苔白膩等症狀。屬於脾虛濕盛型(濕重於熱)病症,治療方式以健脾利濕為主,兼清熱止癢。

慢性期
(病程日久,多因急性、亞急性濕疹反覆發作,逐漸演變而成):損傷處可犯發多處,也可侷限於某些部位,皮膚顏色暗淡,有色素沉著,多成乾性,粗糙肥厚,狀如苔蘚,觸摸起來像皮革,可伴有少量丘疹、抓痕脫屑、出血急血痂,搔癢劇烈,尤其晚上就寢或情緒緊張時易出現陣發性搔癢加劇。其他身體症狀尚可能有頭暈乏力,眼睛乾澀,失眠心悸,腰酸肢軟,舌質淡等症。屬於血虛風燥型病症,治療方式需要養血袪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御絨中醫廖婉絨 的頭像
    御絨中醫廖婉絨

    御絨中醫廖婉絨醫師

    御絨中醫廖婉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