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3日電)中研院昨天發表研究指出,身體質量指數介於22.6至27.5的人,即偏胖的人,死亡風險最低。研究成員擔心誤導民眾以為胖一點才好,今天說明身材適中到偏瘦的人,醫療花費較少。

這項研究是由台灣中研院等7個亞洲國家共44名學者跨國合作,蒐集114萬人資料追蹤體重與死亡的關係,發現除了印度和孟加拉,身體質量指數(BMI)與死亡率呈U型相關,BMI介於22.6至27.5的人死亡風險最低,最完美是介於24至26之間,過輕或過重則死亡風險高。

身體質量指數的定義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平方值(公尺的平方),衛生署認為BMI正常範圍是18.5到24之間,超過24屬於過重,超過27即為肥胖。中研院參與的這項研究,引發是否放寬肥胖定義的爭議。

研究團隊之一、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及國家衛生研究院醫療保健組主任潘文涵今天指出,這項研究只是現象的描述,可能導致民眾誤以為BMI可以高一點,人胖一點才好。

潘文涵解釋,這項研究有個時序顛倒的隱藏偏差,就是消瘦可能是疾病、不健康的結果,不是死亡原因,有的老人身體出狀況、或長期抽菸、慢性病纏身,才會逐漸消瘦,死亡危險上升;相反地,也有許多瘦子長期維持良好BMI,維持身體健康。

潘文涵說,當研究對象是年輕成人時,就會發現BMI愈高,死亡率愈高;若觀察健保花費也會發現,瘦的人不論年齡老少,健保花費都少,這和死亡率的關係截然不同。

依據醫療花費的研究,潘文涵說,她支持在BMI正常範圍內,BMI傾向低端才是好的,而且還有充足的肌肉,也是維持良好身體狀況的指標。。

她也強調,BMI不可低於18.5,BMI低於18.5的紙片人,一旦發生意外事件時比較容易骨折,這是不爭的事實。1000323
文章來源:中央社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103230098&pType1=MD&pType0=aHEL&pTypeSel=&pPNo=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御絨中醫廖婉絨 的頭像
    御絨中醫廖婉絨

    御絨中醫廖婉絨醫師

    御絨中醫廖婉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